走进“三高”企业共破难点堵点
日期:2021-05-24 09:32
字号: 分享:

  日前,区应急管理局在对辖区内一家重点电子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危化品,但其厂房内只有一个临时仓库,并不符合危化品存放需要专业仓库的要求。翔安区应急管理局当即立案调查,主动介入,帮助企业彻底整改,很快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应急管理局盯紧重点、聚焦难点,深入服务辖区内“三高”(即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助力企业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不断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组建专家服务团队,精准消除安全隐患。

  翔安区作为厦门市光电发展强区,辖区内重点电子企业危化品管控是应急管理部门紧盯的重中之重。针对本文开头提的那家企业遇到的问题,翔安区应急管理局组织专家会诊,帮助企业制定了相关整改计划,帮助企业改造了存放危化品的中转仓库。

  组织专家会诊,正是翔安区加强危化品管控采取的一大举措。据了解,2020年,翔安区对辖区13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全覆盖专家会诊,每家聘请2位专家,同时利用专家资源,组建专业对口的服务团队,指导帮扶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精准消除事故隐患。

  翔安区应急管理局严格执法检查,不断保持高压态势。2020年,该局全年累计检查各类危险化学品企业301家次,排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72项,下发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59份,这些隐患均已如期完成整改。

  同时,该局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2020年共查处危险化学品领域违法违规案件4起,处罚金26.9714万元。

  “一对一”指导帮扶,提高服务效能。

  翔安区一家生产医用导管涂层的科技公司是区重点扶持“三高”企业。应急管理部门在不久前的一次检查中发现,企业自行生产的涂层溶液属于危化品,除了自用部分外,还有部分对外销售,但企业暂时未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同时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的现有生产经营场所也不符合安全条件,亟须转换。

  应急管理部门急企业所急,牵线搭桥,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帮助其租赁了符合安全要求的新厂房。

  同时,翔安区应急管理局组织第三方专家进行安全预评估,出台规章制度,组织人员培训,从软件方面深入帮扶企业尽快获取经营许可证。

  在扶持企业、提供精准指导“微服务”方面,翔安区应急管理局想法很多,做法很实:根据企业风险评判结果,组建专业对口的专家服务团队,针对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涉有限空间、粉尘涉爆以及管理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研究制定“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工作方案;线上推送安全生产知识和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信息,线下由专家实施精准指导,“一条龙”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精准发力,消除事故隐患。

  “我们坚决落实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实施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倍增计划保障安全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各项做法和要求,对接安全生产事前事中监管与服务保障‘三高’企业发展要求,提高服务效能,推动‘三高’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翔安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大队长付伟说。

  建立互动体系,创新执法模式。

  翔安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执法模式,主动担当作为,推动行政执法、协助、处罚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通过分批在一级风险企业、粉尘涉爆、涉有限空间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进行“示范性”执法,创建与企业互动、与群众互动、与基层互动的“三个互动体系”,翔安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迸发出了新动能,打造了企业全面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全员积极参与安全治理的互动格局,探索推出“边执法边普法”的创新执法模式;通过手把手、面对面带领各基层安监站监管人员参与执法实践,实现了执法程序、检查内容、检查手段、文书填写四个关键环节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切实提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通过扁平化管理,有效缩短了事故调查和隐患举报从“一线”到“部门”的时间,促进执法监管提速增效;通过与市公安局翔安分局合作,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顺畅、高效的安全生产事故行政案件快速办理工作机制和流程,监管多方形成合力,破解安全生产事故调查难点,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通过采取“定期信息共享+联合执法+专家技术支撑”的模式,第一时间对各类反馈的安全信息进行综合研判,积极实施联合执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实现“上下”和“平行”部门间的良性互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