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运用“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翔安区人民政府
翔安区运用“一二三四五”工作法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发布时间:2020-11-12 09:00
字号: 分享:

  翔安区运用“一建、二抓、三用、四围、五破解”的创新方法,用五只手指“弹钢琴”,精准支持辖区企业、项目复工复产。连日来,省重点项目复工率、规上区属工业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重点农业企业复工率均达100%,服务企业防疫与复工复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立一套机制,从政策规划上作引领。为加快落实服务企业防疫与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建立一套全新的工作机制,形成“1427”组织架构——其中包括1个统筹协调组、4个专项工作组和27个推进保障组。每个组均由区领导担任组长,同时统筹协调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工作专班;四个专项组分别负责工业企业、服务业、建设项目、重点农业企业, 27个推进保障组负责挂钩332家重点企业、项目,深入一线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此外,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在严格落实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从解决企业及项目用工难、融资难、法律纠纷多等问题入手配套并加大扶持力度,已分别出台第一批12条、第二批7条政策扶持措施。

  二是紧盯两个环节,从责任到位上强保障。按照复工前“抓条件具备”,复工后“促管理到位”的要求,紧盯审核、督导两个环节。在审核环节,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快辖区企业及项目开复工备案受理,采取“及时受理、动态清零”模式,安排专人确保即收即办结,受理同意企业提交的复工备案1029份,下达同意347家企业员工入住出租房通知830份,涉及25021人。在督导环节,采取“网格化动态跟踪”工作模式,27个推进保障组及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项目采取包干到人、精准服务的动态跟踪模式,做到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服务。

  三是活用“三联”法宝,在多措并举上下功夫。搭起“政企联心”桥、做好“三级联动”、建设“信息联通”网络的方式,积极推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向企业家发送“暖心”短信,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区企业家致以诚挚的慰问及关心,同时要求保障组走访时要以服务为前提,真正以此搭起“政企联心”桥;“三级联动”是指,统筹协调组抓统筹指导,专项工作组抓任务落实,推进保障组抓具体协调,推动高效有序解决实际问题。为动态掌握全区企业防疫及复工复产工作情况,建设“信息联通”网络:制作了四个行业《复工复产摸排情况一企一表》,摸清当前企业用工、生产各项指标数据;下达工作指令,要求推进保障组与所负责的企业及工地建立联络网络。目前,已建立联络网络27个,332家重点挂钩企业《一企一表》已全部建档立卡。

  四是围绕四大行业,在数据详实上求真章。规范四个行业数据上报流程。围绕全区工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四类行业,将区各行业企业责任分解到人,按照企业—各专项组(各镇街)—统筹协调办公室逐层上报。落实数据定时分析精准施策。每日及时掌握企业防疫与复工复产情况,细化分析,做到针对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五是破解五大难题,在精准施策中见实效。盘活资源 “建驿站”破解住宿难。率先在全市推出“蓝领驿站”,对全区各种房源进行统筹,由企业按需申请,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入住7536人次。四大政策“促满岗”破解用工难。研究出台四大用工优惠政策,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补贴,同时启动返厦包车包机工作,组织职工通过包机、包列、包车申报“平安返厦”。采购生产“保供应”破解物资缺。及时启动口罩配售,全面保障各类型企业复工所需的口罩,同时加快启动医疗物资生产项目洽谈落地,推动口罩生产线启动,推动新医疗物资生产项目落地翔安。对症下药“助复产”破解周转难。针对疫情期间企业营收下降、成本上升,经济负担较重的问题,积极兑现第一、第二批共计17条扶持企业政策措施,将措施兑现工作纳入督办范围,确保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应享尽享。分类施策“通经络”破解货运难。结合实际制定交通卫生防疫站管控方案,切实保障物流运输车辆能顺利送达货物,全力支持生产企业物资供应及物流运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