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翔安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的通知_工作总结_翔安区政府信息公开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翔安区民政局
  • 索 引 号:XM06106-03-01-2025-001
  • 备注/文号:无
  • 发布机构:厦门市翔安区民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3-21
厦门市翔安区民政局关于印发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时间:2025-03-21 16:06

各镇(街)民生服务办,局属各单位:

  现将《厦门市翔安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学习贯彻,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厦门市翔安区民政局

  2025年5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翔安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翔安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以创新带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我区成功入选全市唯一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地区;在全市率先与区法院、鹭江公证处“婚姻信息共享互通”、“婚姻法律、公证援助服务”等制度,区社会福利中心获评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内厝镇、新圩镇5家幸福院获评省五星级幸福院;“困难群众救助”和“养老服务”两项指标在2024年度市对区绩效考核位列第一等次,拍摄制作的微视频《长大以后》荣获2023年福建省基层党建优秀视听作品大赛(短视频)三等奖。

  (一)履行主体责任,坚持高举党建引领旗帜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结合“三会一课”,依托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党员大会、党建e家等线上线下组织开展学习交流研讨36场次、专题党课5次,党员群众拥护“两个确立”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决。二是加强组织建设。按规定程序于2024年9月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举产生5名支委(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吸收3名年轻党员进入支部班子,认真做好1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工作,落实“双报到”制度,组织开展文明创建、“平安三率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共计12场次。三是严守纪律规矩。常态化开展党内法规“一月一条例”学习、“讲廉十分钟”等廉政教育学习活动,组织参观厦门市廉洁文化展等,全年共开展各类警示教育24次,覆盖全局748人次,切实扎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篱笆。

  (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救助扩面增效

  一是深化工作机制。在去年全市首创社会救助流动驿站进村(社区)工作机制后,今年实现全区128个村(社区)巡回全覆盖,现场办公受理救助申请440户,新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对象515人,培训“社会救助政策明白人”2515人次,招募志愿者1911人,开展志愿服务2599人次,提供转介服务415人次,提供爱心物资39.55万元。二是加大救助力度。加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2024年1-12月,累计入户排查12445人次,新增纳入低保347户584人,新增纳入特困35人,新增纳入低保边缘家庭95户263人,给予临时救助1729人次,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金6173.17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提升救助实效。加强市、区、镇(街)三级联动,用好“一事一议”制度,今年共研判10例疑难案例,及时将5名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4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15.07万元。

  (三)聚焦养老事业,全面促进养老服务发展

  一是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有进度。成功申报全市唯一的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获得中央资金共800万元的支持。加快设施建设和完善助餐体系,夯实我区养老服务基础。2024年新建61张家庭养老床位,完成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圩镇后埔村幸福院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国寿高端养老项目建设;累计建设运营10家公益化互助长者食堂和2家市场化长者食堂;实现128个村(社区)全覆盖配送助餐服务,每天为1600多名服务对象配送“爱心餐”,累计助餐人数达80万余人次,约占全市助餐总量的30%。二是老年人关爱服务保障有温度。为全区7.2万名户籍老年人投保“幸福安康险”,为1313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关爱服务,切实提升辖区老年人家庭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工作,全区累计补贴226万元。三是安全生产整治有力度。结合点题整治工作,开展为老服务场所“气改电”专项整治行动,完成13家长者食堂、幸福院的“气改电”工作。开展老年助餐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消除63条食品安全隐患,并通报相关镇(街)更换具有集配资质的餐饮公司。组织全区300余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区级护理员技能竞赛,参训率达100%,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

  (四)构建关爱服务体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是推进部门高效协作。统筹协调区未保委、区未保办成员单位资源,建立个案会商应急联动机制,会同公安、教育、妇联等职能部门协调处置强制报告案件2例,有效避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二是实现未保站全覆盖。下达未保站建设及运营资金123万元,新建成5个镇(街)未保站,在全市率先实现镇(街)未保站全覆盖。深入开展未保宣传月活动,累计开展65场主题系列活动,营造未成年人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三是精准关爱特殊儿童。建立健全常态化探访关爱机制,主动发现并及时将1470名困境儿童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共为全区17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471.19万元,圆梦困境儿童微心愿174个,完成10处困境儿童“梦想小屋”焕新改造工作。开展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摸排留守儿童13名、流动儿童11263名,并同步建立信息台账。

  (五)加强社区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一是优化工作体系。修订完善城乡社区星级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细化指标及社区工作者考核参考指标,规范有序完成2023年度城乡社区星级管理考核和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工作,并将全区550个网格优化调整为522个,开展网格范围落图工作。主动对接区委社会工作部做好职责划转和业务工作交接,确保工作衔接落实。二是推进基层赋能。落实基层减负,进一步梳理网格员在不同平台系统重复录入相同数据的问题,并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内部挂牌,共完成9个示范点社区的内外部规范挂牌,及其余119个村(社区)外部标识标牌规范工作。举办2024年全区城乡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参训人数达28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岗位履职能力。三是统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新增立项金海街道鼓翔社区修缮项目,积极推进大嶝街道嶝湾、双沪社区修缮项目及民安街道亭洋社区、洪溪社区服务中心新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慈善社工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社会组织监管有序。推进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新登记社会组织24家,变更社会组织41家,注销社会组织12家。采取“广通知,细指导,强调度”办法,指导405家社会组织开展年报填报工作,年报率达92%,同比提升7%。对49家社会组织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清理整治13家僵尸型社会组织。二是社工工作推进有力。推进各镇(街)社会工作站建设,做到有经费,有场所、有人员,打造基层社会工作“支点”;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开展2024年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累计参训人数达300余人。全区已有1023 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较去年增长40%,社会工作在我区快速发展。三是慈善事业建设有质。对6家慈善机构开展年报年检工作,确保慈善工作规范透明;筹集社会帮扶资金30万元,用于东西部对口帮扶;开展新春慈善快车、新春年夜饭、雨露育青苗等慈善活动,共慰问困难群众1904户(次),发放慰问金及物资247.6万元;举办第九个中华慈善日暨“救助+慈善”宣传月活动,持续加强社会救助和慈善帮扶的有机衔接。

  (七)优化专项事务管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效

  一是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效。在全市率先与区法院、鹭江公证处建立“婚姻信息共享互通”、“婚姻法律、公证援助服务”等制度,开展首个“区长颁证日”等新式婚姻活动,并实施婚姻登记处搬迁改造项目,打造“高颜值”服务场所获广大群众好评。向市民政局申报创建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3258件,其中办理婚姻登记异地通办登记1053件。二是提升殡葬服务效能。大力推进仙境陵园公墓开发项目,完成仙境陵园消防设施修缮改造,解决规划验收、消防验收等历史问题。深入开展殡葬领域整治工作,建立健全村(居)骨灰室补助资金管理制度,并指导区殡仪服务站健全殡仪服务监督制度,在全市率先实现殡仪服务回访“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开展殡仪服务1794次,安置骨灰4899个,服务满意率达100%。开展“绿色清明”祭扫活动,清明期间全区共接待祭扫群众近10万人次、车辆1万余辆。三是提升区划地名管理规范化水平。主动服务城市开发建设,制作二维码门牌26081块;完成同安-翔安区级界线联检及马巷-新圩、马巷-内厝、新圩-内厝、香山-内厝4条镇级界线联检工作;开展乡村著名工作,完成鼓锣路等等125条地名申报整改工作,同时推动512条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助力乡村振兴。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困难群众,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地履行民政工作职责,推动我区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五个翔安”贡献民政力量。为此,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加强机关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探索推进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业务发展、居民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各项主要业务快速、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结合整治民政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充分运用好“讲廉十分钟”等载体,持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清风民政”的良好形象。

  (二)聚力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深化拓展社会救助流动驿站进村(社区)工作机制,探索编制服务类社会救助清单,实现社会救助向“资金+物质+服务”转型,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加强特困失能、困境留守儿童、残疾人、革命“五老”人员及遗偶等重点人群的关爱服务,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三)聚力提高养老服务质效。统筹推进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建设,抓紧实施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综合监管平台,加快推动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店街道(洪琳湖)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项目,打造区域综合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标杆,加快推进国寿嘉园养老项目建设,确保如期投入运营,构建“覆盖城乡、普惠优质、专业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银龄行动”,为低龄老年人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参与志愿服务等,实现“老有所为”。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鼓励区属国企进入养老产业,培育发展银发经济,拓宽养老服务消费渠道。

  (四)聚力提优社会事务服务。以创建市级婚俗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深化婚俗改革,倡导文明婚俗新风。深化殡葬服务改革,加快推动仙境陵园公墓项目建设和遗体接运工作改革,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解决建区以来“有格位、无墓位”、殡仪服务能力不足等短板,持续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全面整治行业乱象,推动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

  (五)聚力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探索设立社区慈善基金,严格慈善资金监督管理,开展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新春年夜饭”、“雨露育青苗”等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地名规划管理服务,深入挖掘翔安地名文化属性,通过地名讲好翔安故事、展现翔安文化。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