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区养老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日期:2023-08-01 15:52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翔安区现有常住人口64.5万人,老年人口6.9万人,老龄化率10.69%,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为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翔安区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养老工作方针,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养老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兴办主体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为奋力建设“五个翔安”,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公益+市场,全面打造老年人“幸福乐园”

  一是公办有保障,强化托底功能。持续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不断强化区社会福利中心在保障“五老、三无”人员、贫困人口、失能失智老人、特殊老人基本养老服务中提供的兜底作用,以服务“三类群体”(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为基本定位,建设床位250张。二是中端有市场,推广医养结合。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火热养老中端市场,积极打造医养结合品牌“厦门莲花长寿村老人公寓”,建立起医、护、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在厦门莲花医疗开展安宁疗护市级试点,拓展临终关怀服务。三是高端有选择,优化服务品质。全面加大高端养老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北京国寿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成立国寿嘉园(厦门)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现正在基坑开挖,设计方案原则通过市环艺会。

  二、互助+扶持,全新构建老年人“幸福品牌”

  一是巧补资金缺口,造活规划布局。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投入。已累计投入5500多万元,建成42家农村幸福院和8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农村幸福院在翔安区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二是巧解用地问题,盘活闲置资产。鼓励各村(居)通过以租代建方式租用民房建设农村幸福院,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对建设农村幸福院超过2处的村(居),补助面积增加500㎡。三是巧推品牌模式,灵活互助方式。内厝镇莲塘村“老人之家”依托政府补助、社会参与、企业兜底的模式,成功打造互助食堂,探索出由民间自主发起、自下而上的农村养老互助品牌“颐年堂”。2022年5月,时任市委书记崔永辉到我区调研农村工作,实地考察内厝莲塘村“老人之家”并予以高度评价。区政府对其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有标准、可参照的互助养老经验和养老品牌并复制推广。全区现有内厝镇莲塘村、后垵村、鸿山村、锄山村、花枞村、后田村、墩后村,民安街道山亭社区等8个村(居)开办互助长者食堂,为所属村(居)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用餐。

  三、机制+创新,全力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专业运营。翔安区财政每年投入约1900万元,由各镇(街)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128个村(居)全覆盖。二是创新助餐形式,解决用餐难题。翔安区,通过争取多元化资金支持、鼓励村(居)志愿送餐、推广互助养老食堂等举措创新老年人助餐模式。现全区每日助餐老年人达1500人以上,实现配送餐服务在翔安区128个村(居)的全覆盖,让老年人不出村(居)即可享受“饭来张口”的幸福。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居家需求。翔安区坚持“政府主导、专业支持、家庭参与”的基本原则,累计为303名老年人的原居家庭进行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并提供护理服务,让翔安区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居家监护、衰弱干预、长期照护等专业化的机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期全龄段照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