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后村的“贡王”民俗活动,是以民众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为核心,以民间王爷信仰风俗(送王)为载体的人神合一的民俗活动,其中以“竖灯篙”(迎王)和送王船最具特色。
“竖灯篙”是“贡王”日“迎王”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传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玉皇大帝都要委派几位王爷将近人间代天巡狩,稽查善恶。后村信众们为祈福求安,让王爷们在返回天庭时为其辖区的百姓多美言几句,便举行隆重的迎王和送王祭仪,俗称“贡王”。于是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负责筹办的“村老”们要先在“王爷”坛前烧香、掷笅(卜杯),请“王爷”定夺“迎王”与“送王船”的时辰和路线(有水路和陆路两条),然后开始组织举行灯篙活动。
灯篙一般有六丈之高,旧时用木杆及竹竿制作,顶端配有四支脚的旗斗,挂着一面书有“岳”字的令旗,旗斗代表王爷的身份与官衔,据说其他地方的王爷官衔比较小,其灯篙的旗斗只能配两只脚。以前因条件限制,灯篙设置比较简单,上面只挂一盏或几盏油灯,早年点花生油灯,后来点煤油灯,白天升旗,晚上升灯,至20世纪70年代便改成电灯灯杆特换成了镀锌管之类的材质,除保留最基本的物件、旗斗、令旗等不变外,还增加了四周拉线挂满各种彩色的灯泡和三角旗,有的还配上较现代的光源设备。各村各个角落竖起灯篙共有四十多支,夜幕降临后,灯火齐明,火树银花,很是壮观,传说每只灯篙还代表着岳王的一个营地,王爷和众神会会按照灯篙指引的位置降临。从竖起灯篙开始,村里家家户户每天都要送来供品在灯篙底下“犒军”,还要请来戏班在此唱戏以此以飨众神。
竖灯篙全部收礼完成后,俗称“谢灯篙”,开始“送王船”活动。
送王船是“贡王”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贡王”高潮和结束的时刻。送王船就是将天庭派来的王爷和其他神灵恭送出境,让他们返回天庭去汇报几天来在人间的所见所闻,或者返回各自辖区的“工作岗位”。
王船,一般采用木质或纸质,船长约6米,宽约1.7米,还请民间艺人制作的代表王爷及其随从形象的纸偶和其它神器,以供王蘸之用。这些都要随王船送出。送王之前,要请道士在“王蘸”祭典。
送王船时,家家户户都要主动参与为王船添载柴米的仪式,当天以户为单位,按每人一担柴和一担米的数量献送。所谓一担柴是用麦秆或其它柴草扎成2小把,一担米则是用布料缝制2个小袋子装入些许大米。不能多送也不能少送,部分贫富贵贱,一律平等。。送王船活动一般都选择在“王蘸”次日的凌晨举行。主要仪式有道士打蘸安船,王船挂桅张帆,各户献送牲礼,柴米装入船中,紧接着由全体善男信女轰轰烈烈恭送王船出境。王船送到海边后,要举行烧王船仪式,王船一烧,表示王爷及各路神灵已经出境,为送王船的最后祭仪,“贡王”活动结束。
送王出境的路线还可以从陆路走,从海上出境称之为送王船,从陆路出境称之为送王车。
“竖灯篙”习俗还盛行于新店镇的欧厝、林厝,但后村别具特色的灯篙阵式和送王祭仪,成为闽南民俗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