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XM06902-07-00-2023-001
- 备注/文号:厦翔马街办〔2023〕39号
- 发布机构:马巷街道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4-14
各社区,各办(中心):
为进一步落实马巷街道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健全化肥减量化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我街道研究制定了《马巷街道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马巷街道办事处
2023年4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马巷街道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
2016年以来,翔安区组织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通过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和地力提升工程,科学施肥措施不断落地,基本遏制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到2021年全区农用化肥施用量5611.7吨(折纯),较2016年7222吨,减少22.29%。现根据农业农村部《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农发[2022〕8号)、省农业农村厅《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闽农土函〔2022〕996号)和市农业农村局《厦门市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厦农〔2023〕12号)、翔安区农业农村局《厦门市翔安区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实施方案》(厦翔农〔2023〕34号)要求,按照行动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遵循“精、调、改、替 、管”的技术路径,结合我街道种植业现状,制定《马巷街道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持续推动科学施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以“高产、优质、经济、环保”为导向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完善肥效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一)减少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到2025年,氮、磷、钾、 中微量元素和有机养分投入更加合理。
(二)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量。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提高有机肥资源还田利用。
(三)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水平。持续推进农户施肥调查、田间试验、制定肥料配方和科学施肥指导等基础性工作。
(四)提高化肥利用率。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机具,提升科学施肥水平,不断提升化肥利用率。
二、施肥原则与主要措施
(一)施肥原则。
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施肥与其他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街道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丰缺状况看,土壤呈现“中氮、丰磷、中钾,有机质中低等”的特点,在施肥上遵循“控氮、限磷、适钾、增施有机肥”总基调,着重推广“高氮高钾低磷”配方复合肥,逐步减少平衡复合肥施用占比。
(二)主要措施。
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以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为主线,以改进施肥方式为重点,参照省厅制定的《福建省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依托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主体,集成示范推广“水旱轮作+配方施肥”、“土壤酸化治理+配方施肥/功能性肥料”、“水肥一体化+水溶肥料”、“有机肥+配方肥”等技术,探索肥料新产品、施用新技术、施肥新机具的技术集成融合与个性化指导服务。
粮食作物:推行化肥定额投入,制定发布主要粮食作物施肥配方;注重农机农艺融合,推广适宜在厦门“小、零散不连片”的耕地状况使用的小型机械及配套技术。推广水稻等粮食作物秸秆还田,加大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力度;发展豆科作物种植,增施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肥料。
非粮食作物:推行化肥定额投入,大力推广作物配方肥、水溶肥、微生物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着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旱轮作,全面控制化肥用量。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力度,引导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混合堆沤发酵生产有机肥。注重利用钙镁磷肥、氢氧化镁、石灰,白云石粉、土壤调理剂等改良酸化土壤。果园发展自然生草;开展有机无机配合,合理增施有机肥料;采取叶面追肥,补充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三、重点工作
(一)有机与无机统筹施用。
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豆科作物、秸秆还田、施用微生物肥料等,与配方肥、专用肥、缓释肥等施用相结合,推动有机无机相结合。
1.引导豆科固氮。引导种植豆科作物,利用其根系固氮, 采收后秸秆就地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有机物质投入。
2.加大秸秆还田。对于水稻,鼓励种植户机械收割,将秸秆粉碎覆盖、整地翻压还田;其他农作物秸秆资源,通过覆盖、翻压、堆沤等方式还田利用。
(二)推动测土配方施肥落实落地。
1.安排田间试验。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有机物料还田、 水旱轮作等田间试验,制定发布肥料配方,科学施肥指导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2.开展施肥指导。及时调整更新肥料配方,修正主要作物施肥指标,及时更新优化不同作物的肥料配方,制定发放施肥建议卡(册),推动农民“按方施肥”。
3.加强施肥数据监测。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初步构建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体系,掌握水稻、蔬菜、果树等主要农作物施肥量、施肥结构、施肥方式等信息。
(三)增强群众科学施肥意识。
1.开展宣传指导服务。发动村农技服务组织等多方力量,主动对接、主动服务,解决农民施肥技术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在各农业村和肥料销售网点张贴测土配方信息、科学施肥挂图。指导农民科学选肥、购肥和用肥。
2.加强培训示范推广。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科学认识化肥、科学施用化肥。
四、保障措施
重点做好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基地肥料配方应用,以点带面“全覆盖”宣传推广,让农民掌握科学施肥、精准 施肥技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