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翔安区人民政府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
日期:2024-04-10 17:09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50208MB1P97011J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厦大附属翔安实验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初中学历教育。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沙美南二路199号

  法定代表人

  刘杨

  开办资金

  4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

  1428.77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5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无

  

  

  

  

  

  

  

  

  一、依法依规开展业务。 2023年度,我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实际使用的名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一致,包括使用的印章、标牌与核准登记的名称一致,无擅自增加名称的行为;实际的住所与核准登记的住所属同一地址; 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二、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围绕年初制定的学校发展总目标,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2023年我校设置本部校区和沙美校区,共开设18个教学班,共有在校生643人。 2023 年学校以建设厦门东部最好学校为办学目标,面对翔安教育与厦门大学的期待,我校一直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助力让厦门看见翔安教育,让世界倾听翔安教育。针对我校办学目标,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 (一)与厦大合作 我校与厦门大学合作,高校的价值引领、教育引 领,是我校独有的优势,韩家淮院士作为总校长,冷历歌教授作为副校长,不仅是学校建设的引导者,也是学校学生成长理想的榜样。我校也率先与厦大三个学院合作建立了天文观测研学基地、创客校外实训基地、生命科学馆科普研学基地,为我校以阅读为底色,科创艺体为两翼的办学特色提供助力。同时, 我们与厦大团委合作,引进各色社团,邀请厦大团委的优秀大学生入校,开展轮滑社团、海洋社团等社团活动,为学校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增添力量。 (二)一中携手 我校与厦门一中从行政管理、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入合作,开创了名校跨岛发展的新形式、新做法和新高度。资源共 享,主动对接,紧密合作,我校感知着一中的真诚与大气,实力与担当,也一直在积极创建与厦门一中合作校的典范和样板,促进我校跨越提升,使得厦门东部最好学校的办学目标早日实现。 (三)教师赋能 1.借助一中力量,实现跃迁提升 我校举办了十次请进来活动,邀请一中专家名师、优秀一线教师到我校开展入校指导、同课异构、专家讲座、名家课堂等活动。我校还进行了六次走出去交流,行政队伍两次走进厦门一中,与陈文强校长一行领导班子展开深入对话,促进合作交流,初期的沟通开启了合作往来的初章,中期的合作汇报则更加深化了两校间的友谊;教师队伍四次走进厦门一中,全天候跟岗,全方位学习。 2.培养Π型教师 我校还将教师分为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新教师与骨干教师两大类,进行分层分类培养;通过双导师制,实现优师导师制引领新教师成长;教师亮相课,组内研讨课,校长推门课,三课并行,促进新教师与备课组共同成长;校领导一日蹲班发现教师课堂存在的不足,及时提醒改善;同时,我校还通过读书心得、教育叙事等评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教师成长。 (四)后勤保障护师生健康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避险逃生能力。为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监控台账,及时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 三、存在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存在主要问题: 1.我校新教师较多,工作劲头十足但缺乏方向指导。 2.为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上还需加倍努力。 3.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缺乏积极主动的活动意识。 4.校新教师太多,骨干教师数量较少,教师的执教能力良莠不齐。 (二)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学校将通过加强教师教育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道德品 质。 2.加强队伍建设,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3.进一步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2023 年我校事业单位登记的法人代表与实际的负责人一致;开办资金无大幅变化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有关资质或执业许可继续有效;接受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自核准登记后无停止业务活动;无抽税、转移开办资金的行为;无涂改、出租、出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的行为;依法纳税;无违约和社会投诉现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无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