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教育 / 义务教育
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局关于印发《翔安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日期:2022-12-08 10:31 字号:[ 大 ] [ 中 ] [ 小 ]

各中学、中心小学、区直属学校,局属各科室、各事业单位:

  《翔安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经讨论通过,现印发各单位,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翔安区教育局

     2022年12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翔安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闽教基〔2021〕39号)《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方案》(厦委教秘〔2022〕12号)落地落细,现就提升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办教育,坚持强化学校管理能力抓教育,坚持提升师资水平抓教育,坚持有力督导科学评价抓教育,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1.把牢方向,坚持标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进教育教学,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实效。

  2.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培养;引导办好每所学校,努力使每个学生树立人生出彩的自信。

  3.分层实施,统筹推进。分学段、分学科、分类实施,通过优课堂、抓课后,补基础、抓素质,“培优、提中、辅差”等措施,统筹推进我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4.科学评价,奖优带面。依据《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新时代福建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等,建立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强化质量考核及结果运用,奖励先进,带动全面。

  二、工作思路和目标

  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主题,按照“一年补基础、两年有提升、三年见成效”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势提基、聚才提气、聚核提质、聚能提效、聚力提速,运用项目工作法,实施“五融五促五提升”工程,努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教评、教改、教研等各包含关键要素的高质量管理体系。中考均值达到全省以上,部分学科达到市平均线以上;国家、省质量监测学业成绩超过省平均线;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学生多样化全面发展成绩显著,基本达到国家优质均衡发展区标准。

  ——2023年补基础。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强化教学教研专业支撑;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价监测机制,狠抓校风、教风、学风转变,实现干部教师精气神大提升。2023年起,中高考及相关质量监测逐年提升。

  ——2024年有提升。持续深化办学体制、育人方式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更加规范,教研体系、育人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教育教学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2025年见成效。经过三年努力,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多样化全面发展成绩显著,教师潜心育人评价制度科学健全,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大幅度提升。国家、省质量监测学业成绩超过省平均线,争取综合评价在全市排名中有所进步,部分学科超全市平均线,部分学校进入全市第一梯队。

  三、组织机构

  为加快推进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中心,统筹协调解决相关工作问题,决定成立教育系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陈慧琳

  常务副组长:徐俊杰

  副 组 长:吴芳华 李福男 王永富 许志强

  组   员:林东荣 荆玉静 陈显鑫 郭金树 蔡耀宁 王永灵 蔡江沈 各中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教育科,负责协调领导小组议定的有关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日常工作,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领导小组下设专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主要措施

  (一)资源融汇,促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提升

  探索创新“1+1+X+N”资源配置模式,即1个区域由1所龙头校带动X所学校,通过N个项目(区域品牌培育、新校创办、学制创新、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质量提升、干部培养)等核心工作,聚势提基,辐射带动区域内学校共生共长。

  1.以强带弱,促学区管理提升。一是强化中心小学对所属完小统筹管理职能,实行总校长负责制,扁平化管理,推进中心校和分校区同步办学,一体发展;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小学下属分校区(完小)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学校;三是根据区域义务教育布局实际和群众及家长需求意愿,整合云头、帽山、刘五店等部分小规模学校到中心校或直属校,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育强带新,促学校品质提升。重点培育一实小、二实小、舫山小学、实验学校等名校,以“强校+”模式,将周边新建学校或完小作为分校区,以集团化办学模式复制带动周边学校快速发展,促学校品质规模提升。

  3.市区联动,促学校内涵提升。一是深化现有与岛内名校合作办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每年进行考核评估,提高办学成效;二是发挥在翔市直属学校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建校际联盟等教共体,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

  4.高位嫁接,促新校跨越提升。借助北京市十一学校、上海师大、厦门大学、福建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名校落地办学的带动作用,通过区域品牌培育、学制创新、课程改革等合作项目,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5.校际联盟,促片区整体提升。在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的前提下,综合地域范围等因素,整合教研、督导片区,由一所龙头学校(核心校)牵头,依托名校长工作室、教育顾问等专家领衔,通过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组建教育联盟等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二)专业融聚,促教师教学素养提升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立足于队伍建设。针对我区师资队伍建设实际,聚才提气,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青蓝,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新教师指工作三年内教师。一是立足课堂教学传帮带,实行“双导师”制度,学校必须为每位老师指定一名专业成长老师和一名德育(管理)老师,原则上为本校老师,也可由进修学校进行区内调整。二是依托片区团队带,每位新教师应与片区内1名以上青年教师组成互助共同体,定期交流,相互促进。三是自我规划目标带,制定本人专业成长计划,细化每学期成长目标,每年进行反思提升。四是激励名师主动带,完善师徒双向考核制度,新教师考核等级与名师考核等级挂钩,将传帮带新教师成长作为区级骨干教师以上名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捆绑评价。五是考核引领制度带。每年坚持召开导师工作布置会和随机反馈会。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在导师指导下举行一次“过关课”,强化考核运用,第一年区级考核未过关的,经学校评议,暂缓转正,第二年未过关的,年度考核为基本合格。六是加强新办学校教师储备,提前一年招聘部分教师,选派到名校跟岗。

  2.鼓励拔尖,引领骨干教师迈向卓越。一是搭建全区“学科带头人指导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指导新教师”传帮带体系;二是制定完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名师选拔和考核办法,将所任教学科成绩作为重要指标;三是发挥名师资源,组建学科团队(中心组),针对薄弱学科、薄弱学校开展“一对一”跟岗培训、“手把手”指导教学、“点对点”把脉问诊等项目化帮扶工作。四是组建由特级教师、柔性引进人才、教育顾问组成的区质量提升专业指导组,指导各校围绕质量提升开展各项工作。

  3.梯次培养,促管理人才能力提升。一是加强干部选拔培养,着眼5年以上干部队伍需求,组建优秀青年干部人才库,第一层次为现任副校长,第二层次为现任行政中层干部,第三层次为忠诚热爱教育事业的骨干教师、教研(备课)组长等,实施任务驱动型训练计划和以业绩为导向的动态考核管理,适时提拔,优化整合人事资源,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创新人事工作方法,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担当有为的年轻干部队伍。

  4.业绩优先,促进教研队伍专业发展。制定教研员准入、流动、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完善教研员遴选配备办法,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建设高水平教育智库。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侧重点,办好“印斗论坛”,让更多校长、教研员、老师登上论坛,分享教学经验,讲好翔安教育故事。

  5.狠抓关键,促校长队伍引领开拓。通过外引内培,加速校长及后备校长等领军人物培养,每年组织校长分类分层开展述职述教活动,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为校长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评价机制和校长职级制的核心,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

  (三)体系融合,促教育教学品质提升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聚核提质是快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立足生情,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修学校要牵头组织开展并指导各校加强课堂管理。一是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完善教师备、教、辅、改、导等教师个人教学常规及备课组、教研组听、评、比、磨等集体教研管理机制。二是聚焦四、八年级及小学、毕业班等重点年段,针对目前薄弱学科制定专题攻坚方案并落实推进。三是聚焦常态下课堂教学模式改进,通过开展普通老师“家常课”、新任教师“过关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精品课”等系列比课评课活动,落实课程目标,提升学生素养。四是聚焦优质案例推广使用,每学期推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开放式、趣味式教学典型案例和高效课堂案例评比。搭建包含本校老师在内的优质课、精品课、示范课共享平台不少于1个,实现共享常态化。

  2.立足师情,精准建设信息化辅助教学体系。一是建设全区教育质量学情分析大数据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诊断、学情分析、质量监测与评估、教学转型;二是全面发动师生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精品课平台等,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条件下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强公共资源平台的应用和人员培训,提高平台使用率。

  3.立足校情,科学调整常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规范“三表”,立足课程开齐开好,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重点开齐开足开好信息技术、音、体、美、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二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形成校本课程体系;三是强化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调整充实中学实验员,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开足开齐实验课及实践课,做好实验教学各项保障。鼓励各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分层教学,按“一生一档”建立学生学业质量档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做到学有所得。各校坚持“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常态化开展“学习进步奖”“学习特长奖”“小小发明奖”“小论文奖”“金点子奖”等学习评比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4.立足社情,努力搭建家校社合力体系。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丰富德智体美劳教育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持续推进“教师进家庭、家长入校园”双向奔赴以及校长信箱、公开热线等家校沟通活动,将家长意见建议解决在校园内。倡导组织“校长带你逛校园”教学开放日活动,搭建家校教育教学沟通平台。按照“标准校、示范校、品牌校”为建设路径,分阶段、高标准、严要求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长学习常态化、课程化。

  5.立足区情,认真构建区本资源建设体系。进修学校牵头开发区级教学案、课时作业、单元作业或专题作业等系列资料供各校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改造。定期推送各级各类获奖作业设计比赛、试题命制比赛等获奖资料供各校借鉴使用。各校要将校本教学案、校本作业研发使用作为学校备课组、教研组主要载体,建立校本作业资源库,实现“强基赋能”;定期推出高效作业案例、试卷命题分享和设计比赛,全学科“晒作业”等活动。

  (四)多元融入,促教育科研创新提升

  坚持教研工作贴近课堂、促进教学、提升质量,通过聚能提效让教研工作更具内涵、更接地气。

  1.加强领导,强化机制体制建设。一是落实行政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挂钩教学制度;二是建立专职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指导学校开展完善校本教研,开展重点教研组帮扶指导工作。三是组建以学科工作室为抓手,由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专兼职教研员等组成的跨校教研团队(学科中心组),构建“区校联动、校际互动、校内活动”的立体化教研网络体系。四是加强学校教研室、教研组、备课组等校本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优秀教研组等业务骨干的培养选拔机制。

  2.校本主导,强化教研实效。一是要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建立领导挂钩教研组、年级组工作制度,健全学校各级教研组织,明晰教研工作职责并完善考核制度。二是各校围绕“校本作业、校本教学案”开发、使用、升级,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发挥团队力量,提升备课、上课、课后巩固、单元检测的质量。三是积极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促进学生主动帮带、主动学习。

  3.完善视导,强化闭环管理。一是强化机关科室、督导评估中心、进修学校“三位一体”综合视导机制,采用集中视导和随机视导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围绕我区及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完成情况给予专项视导提升。二是做好问题整改。各校视导后由进修学校当场反馈,并以教育局名义下发视导整改意见书,学校提出整改意措施及时限,由教研员进行跟踪,开展视导“回头看”,形成闭环管理。

  4.问题先导,强化基地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小片区及教科研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中高考改革,以“中高考真题” 研究为切入口,提升任课教师对新课标、新中考、新高考的精准把握,精准教学,有效教学。

  5.持续宣导,强化组织规范建设。一是加强各级教研管理。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出勤情况由教研部门上报区教育局后通报,纳入学校考勤管理;二是适时开展全区中小学校本教研星级学科创建评估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评估,由区教师进修学校结合教研内容、教研形式、过程管理、教研实效等方面开展评估,授予不同等级的校本教研星级学科称号,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五)上下融通,促教育评价协同提升

  1.科学监测,强化监测过程组织。一是每年组织一次国家及省、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培训,解读各项指标,以此指导学校各校工作有效开展。二是每年组织一次四年级及八年级质量监测,并将区级监测结果与国家、省、市监测捆绑纳入质量提升奖励评价,引导聚焦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库,刚性使用监测结果,发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督导和问责作用。四是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通报教学质量,对出现波动的学校及备课组要求限期整改、效果追踪。

  2.分类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一是树立教育质量全区一盘棋理念,全区当年中考及各级质量监测关键评价指标相比上一年退步的,全区暂停发放质量提升奖励金。二是完善质量提升奖励方案,以区质量抽测、初一新生入学水平监测、高一学生投档分为基础,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进行奖励;强化团队捆绑评价,对关键评价指标有明显进步的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三是将中考、高考评价下移,设立“人才输送”奖励基金,以在本区中学就读的中考普高上线、高考本科上线学生比例,对学生所就读小学及任教教师予以相应激励。

  3.业绩导向,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建立完善教师业务档案,完整记录教师每学年工作量、教学成绩等基本信息,作为今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对教学质量优秀或进步较大的科任教师奖励力度,对教学成绩连续两年退步或长期处于末尾的,不得推荐参评各级各类先进;探索中小学教师中高级岗位退出机制,对因身体原因、个人原因等不能履行相应工作岗位职责或者师德师风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中、高级职称教师,腾出专技岗位,让出晋升通道;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待遇保障制度。

  4.减负增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一是严格控制面向中小学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进校园”活动。二是统筹安排竞赛活动、各级各类教研管理,确保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各项工作有序和谐进行。

  5.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强与社区联系,通过发放“喜报”等形式,营造“比学赶”氛围,二是主动对接社区教育促进会等,引导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举办假期托管等;三是充分发挥校友、爱心企业等资源反哺教育。

  五、实施步骤

  (一)发动部署(2022年11月-12月)。召开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部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各校完善本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实施路线图,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明确目标,分解任务。

  (二)组织实施(2023年1月-2024年8月)。各校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目标任务,加紧实施。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对各校实施情况开展跟踪评估,建立双月工作调度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深化提升(2024年9月-2025年8月)。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具体的对策意见,形成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办法、新举措,总结典型经验,推广成功做法。

  (四)总结评估(2025年11月-12月)。区教育局对各校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示范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召开总结大会予以表彰奖励。

  六、服务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教育局成立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将2023-2025年作为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建立形成“每季一通报、每学期一监测、每学年一考评”的全区教育质量调研、调度、督办、通报、奖惩、宣传工作机制。各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高位推动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各校要制定完善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形成专项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并于12月30日前将修改完善的方案报区教育局教育科。

  (二)以上率下,夯实责任。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局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和科室负责人、责任督学分片包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加强指导,督促落实。区教研部门要按照分类指导、同类合并的原则,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市、区、校三级教育科研活动,确保活动高效。

  (三)营造氛围,树立典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用好融媒体,提振精气神,持续跟踪报道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中涌现的优秀学校、先进个人和典型经验,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

  

  

  

  附件:1.翔安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五融五促五提升”重点工作责任分工表

      2.翔安区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月份工作安排